您正在访问的位置:首页>资讯 > 美容健身

拍化妆品用的滤镜叫啥名字(拍化妆品用的滤镜叫啥名字来着)

编辑:小峰 发布于2023-08-07 06:42
导读: 因为工作原因免不了和各种滤镜打交道,也感谢NiSi光学这些年来在电影线产品和技术上对我的支持,让我得以更多的接触国内外的...

因为工作原因免不了和各种滤镜打交道,也感谢NiSi光学这些年来在电影线产品和技术上对我的支持,让我得以更多的接触国内外的各种滤镜产品,并学习背后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因此,有幸在NiSi正式发布民用级黑柔滤镜Black Mist Filter和白柔滤镜White Mist Filter的今天,撰写一篇关于柔光镜典型风格和应用现状的总结,供大家批评。

视频加载中…

NiSi 日本团队黑柔新品视频

自打胶片时代以来,从最基础的ND,PL,到胶片时代广为流行的各种彩色滤镜,包含但不限于柔光,拉丝的效果滤镜,各种滤镜一直存在于各种电影,电视剧,TVC的标准工作流程之中。而各种效果滤镜的使用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摄影指导对画面风格的追求而选用,另一类是导演为了通过画面来表现某种戏剧效果而选用,因此本文也会分成两个部分来分别阐述。

Part 1 摄影指导的风格追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获得了相对于胶片时代更多的拍摄自由后,很多摄影指导也发现了数字化的一些弊端。

首先是拍摄设备的高度趋同,除了少数导演和摄影指导还在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外,如今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电影,中高等级制作的电视剧和TVC,都是由寥寥几家厂商在提供摄影机和镜头设备。镜头尚且可以使用旧时代的遗留产品来体现摄影指导的个人风格,而在摄影机领域,则是ARRI一家独大,统计最近十年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得有七八成往上的作品都是由ARRI提供。高度趋同的设备在提高了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行效率的同时,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摄影指导个人风格的体现。

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4k,6k甚至8k拍摄设备和高分辨率镜头愈发普及,如今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便能轻易拥有接近甚至超过十年前一线水准清晰度的画面,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摄影指导和导演以及观众对“数码感”“塑料感”画面的厌恶。

所以现在我们会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一部分摄影指导和导演在力图赋予他们的作品以旧时代的“胶片感”,而一方面,随着底片扫描和修复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老胶片电影作品在重制之后,却更多的呈现出了如今数字化作品的质感和品质。新旧时代的审美倾向既有统一也有矛盾,但相互融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趋势。而在这股新旧风格逐渐融合的趋势里,效果滤镜是摄影指导追求个人风格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会简要介绍两部最近热度很高,口碑也很好的国内和国外的剧集,感受下Mist Filter在画面上的体现和作用。

首先是2020年底上线,由陈道明,倪妮领衔主演的热播剧《流金岁月》,导演沈严,摄影指导李希。李希老师在2019年凭借掌镜《天盛长歌》荣膺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摄影。

我们先来看一张片场的剧照,画面的细节丰富并且影调自然,是一张四平八稳的合格剧照,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大部分国产剧集的画面质感也都和这张剧照类似,锐利且反差优秀。

下面则是一张从正片中截取的静帧,同样是以后方的窗户作为主光源的相似布光,同样以女性角色作为画面主体,但高光处的自然晕染增加了画面的层次,略低的反差水平则带着一丝柔和的旧胶片时代气息。这种画面风格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剧集,我平时看剧集的机会不多,但不经意的一次机会看到《流金岁月》片花,这种国产剧中少见的画面风格立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的这张截图,则更好的体现了李希老师在本作中的画面风格,同时也不得不说这种高光自然晕染和中等偏低的反差水平的特点,也真的非常适合拍摄倪妮这种美到不真实的女性角色。

而最后一张图里远处的路灯等点光源的晕染则明确无误的昭示了本作中Mist/Diffusion滤镜的使用。

《流金岁月》的画面风格在近期的热播剧如此特别,以至于让我在次看到的时候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几年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还有《大江大河》的变形宽银幕画面风格和《长安十二时辰》里出色的美术指导。

而下面要介绍的则是一部可能在年轻朋友中有更高热度的美剧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猎鹰与冬兵》,又名:《杨过与雕》。

我个人的感觉是《猎鹰与冬兵》的摄影指导在画面风格和氛围的营造上似乎更为的克制和成熟。在镜头选择上,选择了Panavision的T系列变形宽银幕镜头,给了画面添加了一些电影感的氛围,然后在大景别的室内场景中,用造烟机和灯光配合,做出了非常具有体积感的光线质感。

从上面的两张静帧截图中,已经能依稀看出Mist/Diffusion滤镜的应用,我们依稀能感觉到《猎鹰与冬兵》的摄影指导对效果滤镜的使用思路:并不是刻意的去营造某种特定的风格或特点,使用Mist/Diffusion滤镜晕染高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利用晕染高光的特点,避免一些高光元素在画面中过分的跳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主体和所营造的氛围本身。

下面的两张截图中,Mist/Diffusion滤镜避免高光过分干预画面的作用会体现的更加明显一些。

Part 2 导演的风格追求

摄影指导对画面风格有要求是其工作的指责所在,但更进一步的思考我们不难得出推论 —— 影片中出现的任何风格元素都应服务于导演本身的表达。下面我会举两个例子简单的说明Mist/Diffusion滤镜如何满足导演的风格追求。

个例子是电影 Minority Report 《少数派报告》,斯皮尔伯格导演在2002年指导的一部科幻电影,故事的核心是通过“梦境”来预警犯罪活动。

全片大量使用了Mist/Diffusion滤镜来强调“梦境”这一元素,体现“梦境”的的不真实感,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而另一个例子是德国著名软件企业SAP的TVC,导演和摄影指导Frederick Gomoll为了打破高科技企业往往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并没有选择高调,冷色,锐利的画面风格,而是在选择了Zeiss Supreme Primes这种高素质镜头的同时,也使用了大量高档位的Black mist等滤镜来营造气氛。

最后的话

以上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对效果滤镜,尤其是Mist/Diffusion滤镜的一些思考和理解的分享,肯定会有不足和错误,希望大家能批评和指正。也希望能看到NiSi愿意拿出更多种类的效果滤镜供应市场,不要再推迟了发布和上市了,哈哈。

作者/不爱拍电影的Eric

编辑/Ellie

名品导购网(www.mpdaogou.com)ICP证号: 琼ICP备2023000558号-8 网站版权所有:海口美兰奥业峰网络科技工作室

CopyRight 2005-2023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邮箱:mpdaogou_admin@163.com